{{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2025/02/18 中時新聞網 綜合報導
近期流感、感冒、COVID-19及諾羅病毒四重威脅齊發,就像大S一樣,患者病程發展快速,不乏發病1天就重症、發病2天就死亡的案例,斷崖般的病程發展令人心驚,醫界認為原因之一是新冠疫情造就的「免疫負債」。營養師表示,70%免疫細胞在腸道,與淋巴成為病毒防線,建議不妨使用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等保健食品,幫助維護腸道健康,調整體質,才能健康維持。
2024年入冬至2025年春天,全球流感患者激增。(示意圖,太陽星提供)
太陽星經理、專業營養師謝佩珊表示,近期醫界熱議的免疫負債(Immunity Debt),源於2019年至2021年的covid-19疫情。在新冠疫情之前,感冒症狀出現後,即使不吃藥,可能3、4天就能憑自癒力緩解,醫師更主張體溫不超過37度就不必吃退燒藥。
新冠疫情期間,病毒傳染、變異快,沒有治療特效藥,也缺乏疫苗,只能從公衛體系著手,呼籲人們帶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人與人不接觸,嚴防病毒入侵。這些等非藥物干預(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的有效防疫舉措,的確阻止病毒傳播,但過度的保護自己,也讓體內免疫細胞、自癒能力無用武之地,漸漸失去警戒,以致病毒入侵時,免疫防線無法及時啟動,防禦力低下,病毒逮到機會快速作亂,才會出現斷崖式發病,一有症狀,很快出現重症或併發症,甚至在短期內死忙。
謝佩珊表示,免疫負債最常見的族群是新冠疫情期間出生、成長的兒童、青少年,他們少了接觸常見病毒、細菌的機會,沒有訓練免疫力,缺乏免疫刺激,造成群體免疫力下降,易感人群增加,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例如流感、感冒、COVID-19的發病率(incidence)上升,且病程發展快,明明只是小感冒,卻很快會變嚴重。
防止免疫負債的最好辦法, 就是激活免疫細胞,提升免疫力,可以從維護腸道健康開始做起。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是聚集70%免疫細胞的腸道,只要腸道健康,就能調整體質、調節生理機能,喚醒免疫細胞,有機會對抗外來威脅。謝佩珊表示,有流感、感冒等症狀時,醫師大多會利用抗生素抑制發燒、咳嗽等讓人不舒服的各種症狀,而要真正擺脫病毒,就要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增強自體免疫力,雙管齊下,打敗病毒。
醫師林暘朝表示,利用抗生素治療流感、感冒、諾羅病毒等疾病,雖然可以有效壓制症狀,但抗生素不僅殺死病毒,也會殺死腸道內的諸多益生菌,破壞腸道菌相,反而讓腸道不健康。所以使用抗生素時,醫師也會在處方箋中加入益生菌,改變細菌叢生態,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謝佩珊提醒,服用抗生素的過程補充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等保健食品,可以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但兩者需間隔1小時分別服用,抗生素與益生菌才能各自發揮最佳功能,幫助維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