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生元或稱為共生質、助生質,最早於1995年提出這個名詞。

一開始,學界認為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組合:「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透過提高活微生物膳食補充劑在胃腸道中的存活和植入,選擇性刺激一種或有限數量,促進健康的細菌生長和/或激活它們的代謝,對宿主產生有益的影響,從而改善宿主的福祉。」並要求每個組成元素都要符合益生菌或益生元的標準。

截至2018年,學界對合生元似乎興趣不高,各方面的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沒有臨床研究的高品質證據,表明其存在對人體健康有什麼特別益處。2019年,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的一群科學家,特別召開會議,重新討論此類物質的具體情況,希望確保創新產品可以使用這個名稱。

科學家們認為,應設計出一種由活微生物以及類似益生元物質的組合,可以一起發揮作用,餵養活微生物的物質,但兩個主體不一定要符合「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定義。因而提出新的合生元定義:「由活的微生物以及能被宿主微生物選擇性利用的底物組成,並能給宿主帶來健康益處的混合物。」

演變至今,透過學界研究,合生元可以有2種配對思路:
1.互補型合生元:益生菌+益生元的混合物,必須符合益生菌與益生元的最低標準,也需要證明合生元混合物對目標宿主的健康益處。其次,選定的益生菌,劑量可以為宿主帶來具有已被證明的健康益處;選用的益生元,必須在同一項研究中,可資證明對健康有益,可被有益宿主菌群利用。但兩者間各自獨立作用,改變宿主的菌群,實現一項或多項健康益處。

2. 協同型合生元:必須在同一項研究中證明,益生菌與益生元可以一起攝入,並協同發揮作用,益生元可滋養益生菌菌株,帶來健康益處。

不論是那種合生元,都是可針對體內的腸道或非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發揮作用,且可製成符合相關法規的各種產品(例如食品、非食品類、化妝品、藥品、或營養補充劑)。

由於合生元可以同時發揮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雙重作用,能得到「1+1>2」的作用效果,因而正逐漸成為微生物、食品科學、營養學等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在功能性食品配料等行業中具有巨大應用潛力。不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the United Nations Food &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建議僅在純粹對健康效益具有協同作用時,才使用「合生元」一詞。

目前最新的研究,正在評估合生元是否可以被優化(稱為「優化益生元optibiotics」),據稱其可以增強現有益生菌的生長和健康益處。

常見的合生元組合包括:
1.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a)+果寡糖(oligofructose,又稱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
2.雙歧桿菌屬或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 FOS、菊糖(Inulin)或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
3.鼠李糖乳桿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菊糖
4.多酚(Polyphenol)

參考網址
https://isappscience.org/wp-content/uploads/2020/08/Synbiotics-infographic.pdf

 

獲得每月限時獨享優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

>>馬上訂閱太陽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