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為克魯維酵母屬的成員之一,也稱為假絲酵母(Candida kefyr),是一種碳源適應性佳、生長速度快、溫度和pH具廣適性的益生菌,廣泛存在於優酪乳、水果、酸乳酒等環境中,是食品安全級酵母,能夠利用乳糖進行生長,可從克菲爾乳製品中分離出來。
馬克斯克魯維酵母是克魯維屬的代表性物種,為同宗配合的半子囊菌酵母(homothallic hemiascomycete yeast)。1888年法國馬賽地區的發酵學家路易‧馬克思(Louis Marx)是第一個從葡萄(Vitis vinifera L.)分離出馬克斯克魯維酵母菌種的人;其後,丹麥真菌學家和發酵生理學家埃米爾‧克利斯蒂安‧漢森(Emil Christian Hansen)也在啤酒麥汁中找到這種酵母菌,並以路易‧馬克思之名,命名為馬克斯酵母菌(S. marxianus);1956 年,範德沃特 (van der Walt)將該種轉移到克魯維酵母屬(Kluyveromyces),目前該屬已確認有45種。
該物種廣泛存在於可食用的自然環境中,陸續在俄國的酸乳酒、酸馬奶、優酪乳、牛奶、水果及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葉子等食物、植物中發現,且尚未見到有關K. marxianus 致病性的報導。
馬克斯克魯維酵母是一種需氧酵母,能進行呼吸發酵代謝,同時透過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環,進行呼吸和乙醇發酵產生能量,常用於乳蔗糖和乳糖發酵成乙醇製品業,菌落呈乳白色至褐色,也會因為產生由多種細菌和酵母產生的鐵結合紅色素鐵螯合物色素pulcherrimin,偶爾會呈現粉紅色。
十多年前,大陸科學家在神秘的青藏高原,探索馬克斯克魯維酵母的前世今生及其對人類健康的深遠影響。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愛沙尼亞和俄羅斯科學家Erik Mkel博士和Rudolf K.L. von Leed等人,他們發現馬克斯克魯維酵母以其獨特的生理特性和廣泛的應用潛力,成為了工業生物技術領域的明星。不僅能在高溫下進行有效的發酵,還能利用多種碳源,這使得它在生產乙醇、食品酶、益生菌、果糖和低聚果糖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工業菌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呂紅教授多次帶領團隊深入西藏極地進行菌株採樣。他們在對西藏那曲高海拔地區的傳統發酵犛牛優酪乳進行採樣時,意外採集到了馬克斯克魯維酵母,並且發現來自高海拔極地的馬克斯克魯維酵母,具有更好的基因表達,產能也更高。
在工業領域應用方面,馬克斯克魯維酵母被認為是具有高生長速率、高生物量、耐高溫、可利用多種碳源生長等特徵, 成為工業應用的潛力菌株。主要功能是把蔗糖分解為乳糖,或用於生產動物飼料、食品添加劑或燃料。因其具有耐熱性,可以進行高溫發酵,從而降低了通常用於冷卻的成本以及被其他真菌或細菌污染的可能性。
最近有研究嘗試利用馬克斯卡氏菌以廢棄的番茄和胡椒渣為基質,生產食品調味料。
參考網址
http://www.news.cn/health/20241025/540abe53ef28487ca670537c0d94217a/c.html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8B%E9%B2%81%E7%BB%B4%E9%85%B5%E6%AF%8D%E5%B1%9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luyveromyces_marxianus
https://www.sciengine.com/doi/pdf/b054678fc83d4609b6f083423e13aa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