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2025/03/13 中時新聞網 綜合報導
流感疫情肆虐中,英國悄悄興起一股「吃出腸道健康」風潮,兩大主角為克菲爾發酵乳與益生菌、益生元等保健食品,主要訴求是利用食物改變菌相,維護腸道健康,進而調整體質,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國內自產的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早已實踐「吃出腸道健康」的概念,透過同時補充益生菌、益生元與後生元的方式,調整消化機能,進而對個人整體健康產生正面影響。
「吃出腸道健康」的概念正風行歐美,克菲爾因含有多樣的益生菌,再度走紅。(示意圖,太陽星提供)
英國《獨立報》、《泰晤士報》等主流媒體,從2024年11月就已經開始關注透過食物或益生菌、益生元等補充劑(supplements)提升免疫力的方式,指出從神經科醫生到營養學家的專家,大多認同「健康始於腸道」的說法,表示腸道中居住著數以百兆計的微生物,在消化、營養吸收和免疫功能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因為環保、環境永續等因素,歐美人士紛紛成為素食或蔬食族,掀起一場「植物性革命」,減少碳排放、動物蛋白吸收的同時,也因為不碰牛奶,減少乳糖攝取量。然而,調整體質方面,素食或蔬食的營養成分遠遠不夠,所以克菲爾發酵乳、起司等乳製品,以健康之名再度成為民眾盤中飧。
另一個讓克菲爾再度躍登熱門話題的因素,則是新的研究表明腸道健康可能是許多不適和疾病的發生原因,良好的腸道健康有助於長期健康維持。例如臨床憂鬱症治療的關鍵,可能在於腸道調節;另一篇論文則指出,腸道菌群更穩定,睡眠品質可能會更好。
所以含有腸道友善細菌的食物和飲料,獲得市場及消費者青睞:每週吃30株植物,腸道就會獲得所需的益生元和益生菌。含有維生素B群和Omega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肉類、蛋類和魚類,也有助於穩定腸腦軸並維持最佳健康狀態。。主持「腸道健康醫生」網站的梅根‧羅西(Dr. Megan Rossi)博士指示,與其它發酵乳製品相比,已存在3600多年的克菲爾含有更多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株,近幾年因為大眾關心腸道健康問題,又讓它重新流行。
羅西博士表示,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2022年的一篇論文盛讚克菲爾對促進健康的貢獻,表示多項研究表明,克菲爾具有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產生,調節生理機能的功效。美國史丹佛大學等研究團隊最近發表的論文,也指出克菲爾擁有的菌株多樣性和細菌數量較高,大量攝取發酵食品與降低發炎標記物有關。
因此,羅西博士建議每天飲用100~200毫升克菲爾,因為含有活菌的發酵食品,可以增加乳酸菌的含量,更有益於健康維持。至於飲用時間,則視消費者的目的性而定:若為了幫助消化並改善腸道健康,建議空腹飲用。如果把克菲爾當作零食替代品,或為了增加飽腹感而喝的飲品,飯後是最佳飲用時間。
如果無法透過食物取得營養成分,保健食品、補充劑越來越受歡迎,可以直接向腸道輸送大量營養物質和有益細菌,快速解決問題。例如臺灣少有新鮮的克菲爾發酵乳,改吃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也能在改變細菌叢生態、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調節生理機能方面,獲得不錯的效果。
參考網址
https://www.independent.co.uk/health-and-fitness/what-is-kefir-b2698531.html
https://www.independent.co.uk/health-and-fitness/gut-health-food-nutrition-b257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