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太陽星 健康專欄

風靡歐美的健康飲品克菲爾(Kefir)近年受到養生人士與營養學界高度關注,因其富含多種益生菌與發酵代謝物,被認為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台灣也興起一波自製克菲爾風潮,社群平台上成立不少「養菌族」社團。然而,自製克菲爾風險不少,不僅耗時費工,更容易受到雜菌污染,甚至引發食安疑慮。

養菌汙染風險高 克菲爾益生菌營養食品風行

曾參與克菲爾乳桿菌M1發現的台灣大學博士陳彥伯指出,目前台灣常見的兩種克菲爾製作方式為使用天然菌粒或冷凍乾燥菌粉。雖然菌粉方便保存、操作簡易,但其菌種來源與成分比例不易掌握,活性也可能因製程影響大打折扣;至於菌粒雖然菌相較豐富、可自我繁殖再利用,但製作過程相對繁瑣,對保存環境與衛生條件要求極高。

「台灣濕熱氣候其實並不適合克菲爾菌粒生長。」陳彥伯解釋,克菲爾菌粒由多種乳酸菌與酵母組成,會在適當環境中發酵並重組形成新菌粒,但同時也容易吸附空氣中的雜菌、黴菌孢子。若自製過程中出現紅色、藍色、灰色等異色變化,極可能已遭黴菌污染,應立即丟棄避免危害健康。

事實上,即使在設備完善的實驗室,也難完全杜絕黴菌孢子入侵,更何況是家庭廚房。陳彥伯指出,即使嘗試以縮短發酵時間或移除表層的方式「救菌」,也無法保證安全性,一旦黴菌深入菌體,甚至帶有病原菌,後果堪慮。

此外,製作克菲爾所需的菌種或菌粉價格不菲,有時甚至需加入商家會員才能購買,加上每日照料、定期換乳、消毒容器等步驟繁複,讓不少人中途放棄。「養菌族的生活節奏太高成本了。」一名曾試圖自製克菲爾的上班族坦言,原以為天然最安心,卻常因菌壞掉而功虧一簣,最後選擇市售產品取代。

克菲爾雖好,自製養菌卻充滿挑戰。陳彥伯提醒,與其承擔高風險製程,不如選擇經過科學驗證與專業設計的克菲爾益生菌產品,才能在享受健康的同時,也兼顧安全與便利。

因此,歐美追求健康養生的人士中,雖然養菌族群不算少,但大多數人還是訂購或到超市購買新鮮克菲爾發酵乳,提倡均衡飲食的健康教主葛妮絲‧派特洛則是會在冰沙中加入克菲爾發酵乳,滿足己身對益生菌攝取的需求。

喝克菲爾補充益生菌的養生風潮,近年已由歐洲漫延至亞洲、非洲等地,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但不是每個地區都能產製或進口克菲爾發酵乳,例如亞洲各國,大多數仍以克菲爾補充劑為市場主力,不少品牌更主打攜帶方便,隨時隨地都能為腸道補充益生菌,但挑選時,仍要慎選所含菌株、活菌菌數等成份,才能有效成為健康助力。

 

>>送您500元購物金!<<

馬上加入會員領取,再享生日禮和消費積點多項特惠

 

>>獲得每月特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

馬上訂閱太陽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