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IS,是生物體體內一系列的生物學結構和過程所組成的生物系統網絡,也是強大而複雜的疾病防禦系統,保護宿主免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有害物質的侵害,可檢測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蟲等各類病原體和有害物質,對抗感染性病原體、癌細胞以及顆粒狀異質物質。

免疫系統可保護生物體免受疾病侵害,能夠檢測並應對各種病原體,從病毒到細菌,以及癌細胞、寄生蟲,甚至木屑等物體,並將它們與生物體自身的健康組織區分開來。許多物種都具有兩個主要的免疫系統子系統。先天免疫系統對各種情況和刺激提供預先配置的反應。適應性免疫系統透過學習識別先前遇到的分子,針對每種刺激提供客製化的反應。兩者都利用分子和細胞來發揮其功能。

歷史淵源
人們對於免疫系統的認知來自於免疫學的發展。免疫學是一門研究免疫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學科,發源自醫學和對疾病免疫的原因的早期研究。西元前430年爆發的雅典大瘟疫期間,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及「免疫」現象的年代;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發現在上一次瘟疫中得病的人,在瘟疫再次爆發時不會再染病,但當時人們的認知也僅限於此。

直到18世紀,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皮埃爾‧莫佩爾蒂(Pierre Louis Moreau de Maupertuis)用蠍毒做實驗時,發現某些狗和小鼠對毒素產生了免疫。被尊為「微生物學之父」的法國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將此一發現,與其他對適應性免疫的報導,發展出了疫苗,並提出了「細菌致病論」。

1891年,與巴斯德並列「微生物學之父」的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羅伯‧柯霍(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首次確定微生物是傳染病的罪魁禍首,他也因此獲得19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01年,美國陸軍外科醫生沃爾特‧里德(Walter Reed)博士發現黃熱病病毒後,病毒被確定是人類疾病的一種致病原。

透過研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免疫學在19世紀末發展速迅,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於1897年提出的「側鏈學說」(Seitenkettentheorie,抗體形成理論,解釋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為了解體液免疫奠定了基礎),俄羅斯帝國微生物學家與免疫學家伊利亞‧梅契尼可夫(Ilya Ilyich Mechnikov)為細胞免疫理論奠基,對免疫學做出重大貢獻,因而分享1908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組成
典型的脊椎動物免疫系統組成元素,包括 
1.免疫分子:免疫細胞分泌的產物,包括免疫球蛋白等抗體、補體、細胞因子、人體白血球抗原HLA、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細胞:淋巴細胞、抗原提呈細胞、粒細胞、吞噬細胞等。
3.組織和器官:脾臟、骨髓、胸腺、淋巴結、扁桃體等。 彼此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精細的動態網絡。

免疫種類與免疫系統紊亂 除了「固有免疫」(又稱先天免疫)外,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還因為病原體可以快速地演化和調整,躲避免疫系統的偵測和攻擊的特性,因而演化出多種識別和消滅病原體的機制,可以透過不斷地適應,更有效地識別特定的病原體,並發展出可以對抗噬菌體感染的酶系統,抗微生物多肽(防禦素)、吞噬作用和補體系統。這種適應過程被定義為「適應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

免疫系統的紊亂可能導致多種疾病:
1.免疫缺陷:當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容易受到感染,例如愛滋病就是由HIV 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2.自身免疫疾病:當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細胞和組織,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
3.過敏反應: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對無害物質(如花粉、塵螨)產生過敏反應。

參考網址
https://medlineplus.gov/immunesystemanddisorders.html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immune-syste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body/21196-immune-system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the-immune-system

 

 

>>送您500元購物金!<<

馬上加入會員領取,再享生日禮和消費積點多項特惠

 

>>獲得每月特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

馬上訂閱太陽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