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2025/02/07 太陽星 健康專欄
睡眠是一個基本的生理過程,可以讓身體和大腦休息、修復和再生。來自世界各地的調查和研究表明,全球很大一部分人口經常睡眠不足。長期的睡眠障礙、菌叢失調,會透過腸腦軸擾亂腸道微生物群平衡,導致心血管疾病、代謝失調、免疫系統失調和心理健康障礙,不僅神經發炎加劇、神經傳導物質訊號傳導失調以及腸道屏障完整性受損,影響個人的福祉和生產力。
腸道微生物群是胃腸道中的數兆微生物組成的多樣化群落,相互作用並透過由神經、荷爾蒙和免疫路徑組成的腸腦軸(Gut–Brain Axis,GBA)與大腦進行雙向交流,與宿主身體相互作用,影響消化、營養吸收、免疫功能和新陳代謝等各種生理過程。
隨著睡眠和腸道微生物領域的研究不斷擴大,有證據顯示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腸道微生物的豐度和多樣性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的特徵通常是有益細菌與有害細菌的比例變化、微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微生物代謝物產生的變化。
臺大博士、中興大學副教授陳彥伯曾在其著作《克菲爾:長壽村的祕密》一書中,提及與臺北健康護理大學黃文經教授合作,進行的克菲爾益生菌與睡眠障礙動物實驗。他表示,當實驗鼠被剝奪睡眠,會在血液與腦部累積很多氧化物質、發炎物質,腸道菌相紊亂,腸道出現大量發炎狀況,還出現憂鬱症狀,影響實驗鼠的探足行為,活動力衰退,也不敢在空曠地方活動,畏縮在陰暗處。
當研究人員在實驗鼠的食物中添加克菲爾乳桿菌K6(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K6)之後,實驗鼠的腸道菌群改變,活動力增強,探足行為改善,這也意謂實驗鼠的精神狀態獲得提升。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共組的研究團隊,也曾進行相同的睡眠剝奪實驗,並在知名期刊《細胞Cell》發表論文。研究人員表示,實驗鼠只要有睡意,鼻子就會因為碰到水而醒過來,每天96%時間處於清醒狀態,4天後有80%實驗鼠過早死亡。病理檢測發現,被長期剝奪睡眠的實驗鼠,血液中的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迅速積累,進入循環系統的中性粒細胞逐漸增多,導致實驗鼠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同時或相繼併發2個(含)以上系統或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礙或衰竭。
研究人員因而得出結論,指長期睡眠剝奪產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由細胞因子風暴綜合症引起(CSS ,Cytokine storm syndrome,一組代表多種炎症反應的紊亂性疾病,可導致器官損傷、發病和死亡)。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所致。
換言之,當人們失眠、睡不好,體內的發炎細胞因子會過度釋放,心情、判斷力就會變差、學習力降低、敏銳度降低、免疫系統受損和體內激素失衡,長期下來會提高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和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最終可能引起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印度Kishoritai Bhoyar藥學院、馬爾瓦迪大學、班加羅爾 JAIN科學學院、NIMS 大學、沙烏地阿拉伯薩塔姆·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大學、AlMaarefa 大學、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南韓的世宗大學及建國大學也曾共同進行一項研究,並在國際期刊《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發表論文,指睡眠不足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群平衡,導致菌叢生態失調,加劇憂鬱、焦慮和認知能力下降等神經系統疾病。
研究人員指出,腸腦軸的核心是迷走神經(一種腦神經,充當腸道和大腦之間溝通的主要管道),感覺纖維從腸道延伸到腦幹,將有關腸道功能、營養可用性和微生物組成的訊號傳遞到更高的大腦中樞。
調節睡眠剝奪引起的 GBA 生態失衡的神經併發症的機制腸腦軸是神經功能的重要決定因素,睡眠模式的破壞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群的微妙平衡,導致以微生物組成和功能改變為特徵的生態失調。這種生態失調透過多方面的機制,包括神經發炎加劇、神經傳導物質訊號傳導失調和腸道屏障完整性受損等,導致憂鬱、焦慮和認知能力下降等神經系統疾病惡化。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人們對旨在恢復腸道微生物平衡和減輕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經系統症狀的治療幹預措施越來越感興趣。而益生菌、飲食調整和行為策略,是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減輕睡眠障礙,緩解對神經健康不利影響的最佳途徑。益生菌含有有益的活微生物,有望恢復因睡眠不足而破壞的腸道微生物平衡,部分特定菌株還可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減少發炎。
參考網址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spectrum.01437-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62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