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後生元的一種。益生菌經過加熱處理,削減活性,或直接把益生菌殺死,但滅活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屍體仍保有對人類健康的益處。而與活的益生菌相比,具有更長的保質期、更廣泛適應性等優點。

滅活菌或死菌有效論,是已故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創立「腸道細菌學」的光岡知足(Mitsuoka)博士提出的理論,他也是亞洲唯一獲得「梅契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大獎的學者。他認為益生菌的活菌或死菌體都有多種相同的生理功能:益生菌是靠細胞壁來刺激人體腸道免疫接受體,間接提升免疫系統,所以只要能保留死菌細胞壁的完整性,就能調節免疫系統,所以死菌仍然是具有促進免疫的效果。

加拿大NutraPharma顧問公司、Purity-IQ公司以及美國歐陸公司(Eurofins)、義大利益生菌研究公司(Probiotic Research srl.)共同發表於《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的論文顯示,益生菌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草藥/傳統膳食補充劑類別,為了發揮功效,益生菌菌株必須以足夠劑量提供,並證明能帶來健康益處。

然而,活益生菌的廣泛使用也暴露了相關風險,包括多變的定植模式、活菌的不穩定性以及潛在的菌株跨腸道屏障轉移等。因此,學界出現「益生菌悖論」(probiotic paradox),亦即是益生菌產品中的活細胞和死細胞,都能產生有益的生物反應:活的益生菌會影響胃腸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反應,熱滅活的益生菌則可在胃腸道中發揮抗發炎反應。

劍橋大學出版社《營養研究評論》(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公開的相關研究指出,非活性細菌,特別是滅活的益生菌,可帶來與活性細菌類似的健康益處:調節免疫力、抑制病原體和增強腸道微生物,或對皮膚病或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治療發揮作用,以維持宿主的整體健康。更重要的是與活菌相比,滅活益生菌易於儲存和運輸,進一步凸顯了其實際優勢。但要注意的是熱滅活菌是死菌,免疫刺激效果是短暫的,要持續服用,才能持續激起免疫功能。

熱滅活菌是後生元的一種,指的是益生菌經過加熱、高壓、伽瑪射線或紫外線、化學物質(如福馬林)、超音波等方式處理後,成為活力大減或無生命的微生物,但仍然能夠與宿主相互作用,並產生潛在健康益處。加熱處理益生菌,是業界首選的方法,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方法。目前廣泛採用廷達滅活法(Tyndallized Probiotics),也稱為分段滅菌和不連續加熱:將要滅菌的物品放在在罐子或瓶子中,連續3天以攝氏100度的溫度煮沸,每次加熱約15至20分鐘。

此外,熱滅活菌做為後生元,因活性很低,同時與抗生素等藥物服用,並不會喪失功能,且保存期限更長、更利於保存及運輸。

參考網址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9228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77388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403231/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veterinary-science/articles/10.3389/fvets.2024.1361908/full
 

 

獲得每月限時獨享優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

>>馬上訂閱太陽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