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太陽星 健康專欄

近期流感、感冒、COVID-19及諾羅病毒等多重威脅同時蔓延,醫學界發現,病程急速惡化的情況屢見不鮮,患者在短短幾天內病情急劇惡化,有的甚至在發病後兩天即不幸過世,「斷崖式」的病程發展,讓許多民眾深感恐懼。專家認為,原因之一可能與「免疫負債」(Immunity Debt)有關。

克菲爾益生菌守護腸道健康 提升免疫力

免疫負債的理論由法國學界於2021年、全球covid-19疫情大流行之際提出。專業營養師謝佩珊博士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因應病毒大流行,推動許多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人與人不接觸、封城居家辦公等非藥物干預(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措施。

但阻擋covid-19傳播之外,同時也讓其它病毒無法逾越防線,疫系統使用率降低缺乏足夠刺激。當疫情緩解,民眾緊繃的防疫警覺降低,流感等病毒入侵時,免疫防線反應不及。謝佩珊指出,新冠疫情之前,感冒症狀出現後,即使不吃藥,可能3、4天就能憑自癒力緩解,醫師更主張體溫不超過37度就不必吃退燒藥。但在新冠疫情之後,病毒感染率大增之外,患者病程迅速惡化的案例屢見不鮮。

由於腸道擁有70%的免疫細胞,是體內最大的免疫防線,若要增強免疫力,維護腸道健康至關重要,能夠調節生理機能,喚醒免疫細胞,對抗外來病毒威脅。。謝佩珊建議,要有效預防免疫負債,補充含有益生菌的保健品,協助改善腸道菌群,可幫助提升免疫力,維持體內健康。

此外,胃腸科醫師林暘朝提醒,抗生素在治療流感、感冒等疾病時,雖能有效壓制症狀,但同時也會殺死腸道中的益生菌,破壞腸道菌相。這時,搭配益生菌補充能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改善消化道功能。

謝佩珊建議,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強化體內免疫系統,特別是腸道健康,將是維護長期健康、防範免疫負債的重要措施。若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也要適度補充益生菌,彌補被抗生素殺死的大量腸道益菌,推持腸道菌相。不過,抗生素、益生菌要間隔1小時服用,才能確保兩者各自發揮最佳效果,有助於免疫系統的強化,提升抗病毒能力。

 

獲得每月限時獨享優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

>>馬上訂閱太陽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