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2025/06/13 太陽星 健康專欄
日本廣島大學放射線醫學研究所2025年1月於知名科學期刊《抗氧化劑》(Antioxidants)發表論文,表示具抗菌活性的乳鐵蛋白(Lactoferrin,LF)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分子之一,若與放射線結合,可提高對癌細胞的殺傷效果,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抑制癌症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副作用,提高療效,有望成為癌症治療輔助劑。
全球癌症死亡率連年居高不下。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公開資訊顯示,2021年全球十大死因第7名是氣管、支氣管、肺癌。衛福部資料也顯示,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癌症連續42年蟬連冠軍。因此癌症治療一直是學界積極研究主題,有無以數計的研究、實驗,試圖找到抗癌藥物、治療方法。
廣島大學放射線醫學研究所副教授谷本圭司率領該校師生組成研究小組,透過體外細胞培養法,探討乳鐵蛋白對癌症放射線治療的影響。結果發現,放療結束後補充鐵蛋白,可以提高放射癌症治療的有效性,減少副作用。
研究表明,母乳、牛奶含有的乳鐵蛋白,是一種運鐵蛋白,有吸附、運輸、儲存鐵離子的特性,具有調節體內鐵含量的功能。諸多研究認為乳鐵蛋白可能具有抗發炎作用,並透過影響氧化壓力(體內過量的有害氧分子),抑制細菌生長和調節免疫系統,還有望透過其抑制體內氧化壓力的「抗氧化作用」,幫助維持健康。
為此,研究團隊利用健康的唇細胞(KD細胞)和口腔癌細胞(HSC2細胞),研究乳鐵蛋白的作用,以及對放射療法的影響。
放療有兩種作用:直接作用,即放射線直接損傷癌細胞的DNA;間接作用:即放射線在細胞內產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從而損傷DNA並導致細胞死亡。
已知在許多癌症病變中,癌細胞增殖速度過快,無法跟上生長新血管輸送營養和氧氣(血管生成)的速度,從而導致缺乏氧氣,輻射破壞細胞所必需的活性氧無法大量產生,反而是癌細胞在缺氧環境中更容易存活,療效打折扣。
放療殺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周圍的健康細胞,造成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皮膚和黏膜腫脹、表皮剝落、潰瘍形成、脫髮、乾燥症和味覺障礙等,嚴重時甚至可能無法繼續治療。
不過接受放療後補充乳鐵蛋白,卻可以對不同的細胞產生不同的作用,降低放療的副作用。首先,可透過控制與細胞死亡和氧化壓力相關的訊號,降低體內活性氧數量,防止正常細胞的DNA損傷;減少正常細胞損傷;其次,在癌細胞中增加活性氧的數量以及輻射造成的DNA損傷,可增強癌細胞接受放射線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在輻射暴露後3小時內使用乳鐵蛋白,這種效果尤其強烈。
這些結果表明,乳鐵蛋白可作為新型癌症治療的輔助劑,減少癌症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同時提高其有效性。但研究人員提醒,目前只做了體外細胞研究,仍需進一步實驗證明乳鐵蛋白與放療組合的抗癌作用。
參考網址
https://www.hiroshima-u.ac.jp/news/8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