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太陽星 健康專欄

益生菌保健品百百種,8成宣稱功效都包含調整腸道菌相。別以為只是針對一般消費者的宣傳花招,鮮有人知的是醫師開立的處方箋中,也可能包括益生菌,而且是作為治療疾病之用。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林暘朝以臨床常見的胃潰瘍為例,表示主要致病因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治療藥物包括制酸劑、胃黏膜保護劑、抗生素,但每種藥物都會直接影響腸道健康,造成患者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皮膚紅疹等副作用。

▲林暘朝醫師表示,吃藥也可能引發胃潰瘍或是腸發炎拉肚子,建議此時可以補充益生菌。(太陽星提供)

▲林暘朝醫師表示,吃藥也可能引發胃潰瘍或是腸發炎拉肚子,建議此時可以補充益生菌。(太陽星提供)

林暘朝表示,抗生素可以殺死體內的致病菌,如幽門桿菌,但同時也會殺死維持胃腸機能的益菌,以及數量最多、不好也不壞的中性菌,造成菌相失衡,胃腸道的黏膜隨之受損,引發胃腸道發炎、拉肚子。

為了及早恢復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減少病人不適感,會在處方箋中開立益生菌,或建議患者應適量補充益生菌,及時幫助補充患者腸道內的好菌種類以及菌數,以恢復腸胃道黏膜的屏障功能。

另外,林暘朝也表示,腹瀉症狀一般是腸道發炎或腸道菌相失衡所誘發,也有可能是因為治療其它疾病的藥物所導致。臨床經驗上,不論患者是腸燥症、急性腸胃炎、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因緊張壓力大而出現腹瀉,除了藥物處方之外,加上益生菌輔助治療腹瀉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巴西、馬來西亞、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的研究團隊,曾利用豐含多種益生菌的克菲爾發酵乳治療胃潰瘍的效果進行動物實驗,並於2023年12月在國際期刊《Cells》網站,共同發表論文《Unravelling the Gastr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Kefir: Exploring Antioxidant Effects in Preventing Gastric Ulcers》。

研究人員指出某些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阿斯匹靈等常用於治療關節炎、背痛、頭痛等疾病的藥物)可能會引發胃潰瘍。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實驗鼠分為3組,分別餵食超高溫殺菌的牛奶、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常用於治療胃食道逆流和消化性潰瘍)、以及克菲爾發酵乳,評估對胃部保護效果。

結果顯示,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的克菲爾發酵乳,能有效減輕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所引起的胃黏膜損傷,顯示其作為胃潰瘍自然療法的潛力,為未來相關研究帶來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