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非常古老的生物,大約出現於37億年前。屬於細菌域、細菌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粗估總數約有5×1030個,通常只有幾微米長,幾乎存在地球每個角落。真核生物細胞中的粒線體和葉綠體,通常被認為是來源於內共生細菌。

人體是大量細菌的棲息地,可以在皮膚表面、腸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體部位找到。英國學者艾蘭納.柯琳(Alanna Collen)甚至撰寫《我們只有10%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說明細菌無所不在。 細菌是,微生物無處不在,只要是有生命的地方,都會有微生物的存在。

1683年,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放大200倍,看到細菌真面目。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德國科學家費迪南德‧科恩(Ferdinand Julius Cohn)共同開創細菌學(bacteriology),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奠基者之一。巴斯德還被尊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Bacteria一詞最早在1828年由德國自然科學家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艾倫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提出,且因他發現的是桿菌,所以選用新拉丁語「bacteria」(bacterium的複數形)命名。這個字是由希臘文baktḗrion拉丁化,意指「小棍子」。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黑克爾(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奧古斯特‧黑克爾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德語:Protista/Protoctista,英語:protist/protoctist),涵括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等所有單細胞生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提出以「微生物Microorganism」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從原生細菌到後來演化、變異,目前已知細菌種類估計有43,000種,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大多數從未被研究過。有趣的是在出版細菌相關書籍時,10 種就占了所有出版物的一半。即使細菌已有「名份」,但近75%沒有專門論文。研究最多的細菌,大多數是與人類健康有關,大腸桿菌排名第一,已發表的研究論文逾300,000篇,但其4000個基因中,1/4的研究很少或尚未鑑定;90%的細菌科學研究只關注不到 1% 的物種。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或放射性廢棄物中,被歸類為嗜極生物,最有名的一種是海棲熱袍菌,是科學家在義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的。

 

>>送您500元購物金!<<

馬上加入會員領取,再享生日禮和消費積點多項特惠

 

>>獲得每月特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

馬上訂閱太陽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