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意指對免疫系統的調節,是一個涵蓋性術語,涵蓋免疫系統活性的增強和減弱、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操縱針對抗原的免疫反應,是治療癌症、傳染病、過敏和自體免疫疾病等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在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以及治療和預防疾病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免疫調節是免疫治療的一部分,可利用化學和生物化合物,改變免疫系統的一個或多個組成部分,以增強或減弱免疫反應的治療方法;根據治療目標誘導、放大、減弱或阻止免疫反應。
主要有兩種方式: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前者是指增強免疫系統對抗疾病的能力,例如透過疫苗接種,增強對特定疾病的免疫力。後者是指減弱免疫系統對抗疾病的能力,例如在器官移植後,使用免疫抑制劑,防止免疫系統排斥移植器官。
免疫調節是指透過抗體刺激(免疫刺激)或發炎抑制(免疫抑制劑),改變宿主對外來因子和病原體的免疫反應,以維持所需的宿主免疫保護水平。因此,腸道免疫系統必須觸發對病原微生物的保護性免疫反應,同時維持對食物和共生菌抗原的耐受性。
隨著與免疫細胞通訊相關的研究不斷增多,人們可以設計策略來操縱這些信號級聯,從而透過針對特定的免疫細胞群(如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手 (NK) 細胞或淋巴細胞)並上調/下調細胞因子的產生,操縱由此產生的免疫反應。
這種對免疫系統的干預可以泛指免疫調節,其方法被歸類為免疫抑制劑或免疫刺激劑。從不同角度來看,免疫調節化合物也可依其作用方式,分為特異性或非特異性:
1.特異性作用的免疫調節化合物根據抗原的存在來影響細胞,表現出選擇性特異性免疫反應,即刺激會導致有針對性的免疫反應。疫苗是此類免疫調節的最佳例子,因為接種疫苗可產生針對特定抗原的免疫力。
2.其他基本免疫機制,是從古代動植物中進化而來,並保留在其現代後代中。這些機制包括吞噬作用、稱為防禦素的抗菌勝肽和補體系統。包括人類在內的有頜脊椎動物擁有更複雜的防禦機制,包括適應力,可以更有效地識別病原體。適應性(或後天)免疫會產生免疫記憶,從而增強對後續接觸相同病原體的反應。這種後天免疫過程是疫苗接種的基礎
參考網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pharmacology-toxicology-and-pharmaceutical-
science/immunomodulation#:~:text=Immunomodulation%20is%20a%20therapy%2C%20which%20alters%20one,immune%20response%20using%20chemical%20and%20biological%20compound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809871930412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546299220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