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頒行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保健食品外盒「需明顯標明成分」,所以益生菌產品外包裝上,可以看到許多菌種名稱,只是有些產品標示的益生菌名稱,未端還加上英文、數字或2者組合的編號,例如克菲爾乳桿菌M1(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M1)、LP3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等,用以區分同一益生菌家族裡的不同菌株。
菌株學名及編號是其身份證明。菌株名稱是依照國際人類細胞遺傳命名系統(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ystematics of Prokaryotes,ICSP)所制定的《國際原核生物命名規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Prokaryotes,ICNP)運作。通常採用二名法(屬名 + 種名),並以拉丁文制定學名。
益生菌的菌株編號,一般由研究機構或菌株收藏中心分配,是指對某一特定菌株進行編號和標識的系統,記錄該菌株的來源、特徵、分類學地位等資訊,用以區分不同來源、性狀、性別或基因型的微生物,可以幫助科學家進行追蹤、識別、研究、比較和管理不同的菌株。
編號可以採用數字、英文字母,或英數組合。以臺灣大學技轉生技業界使用的專利菌株克菲爾乳桿菌M1(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M1)為例,M1意指由蒙古(Mongolia)克菲爾中,分離出的第一株克菲爾乳桿菌。而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簡稱LP菌)的「家族」就有PS128、K21等。
新的菌株必須經過學界研究、名稱審核等程序,才能確定學名及菌株編號。還在審查中的菌株,則以「sp.」代表單個未命名物種。細菌名稱中有「spp.」字樣,代表不止一個未命名的物種。

細菌編號不同,代表菌株的特性有所差異,以植物乳桿菌為例,目前常用於益生菌產品,包括:
  • 從味噌分離的LPL28:在臺灣取得2項認證,其一是可促进排便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其次,菌株的液態培養物可抗發炎以及治療發炎性障礙。
  • PS128:紓壓放鬆、幫助入睡。
  • K21:促進新陳代謝。
  • K37:提升保護力。



延伸閱讀
👉【健康小學堂】保加利亞乳桿菌3286
👉【健康小學堂】克菲爾乳桿菌M1 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M1
👉【健康專欄】首款黃金三角克菲爾 引爆後生元M1話題
👉【會員好康】送您500元購物金!馬上加入會員領取
👉【訂閱電子報】獲得每月特惠、健康新知第一手消息!